全国服务电话:400-699-0050

首页>>防雷技术
电网防雷新技术:让我们与雷击跳闸“say no”
source:TIME:2017-8-16 16:55:55 浏览量: 分享:

设计背景

由于独特的海陆交界地理位置,使防城港地区成为广西雷暴最高发地区,同时也是全国三大雷暴高发区之一,年平均雷暴日超过110天,有雷日达300多天。频发的雷电灾害也给防城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。统计显示,在该地区输电线路跳闸事故中,雷击故障比例占80%以上,雷电灾害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最主要、最突出的矛盾。

 

技术看点

为降低雷害对电网安全的不利影响,近年来广西电网防城港供电局通过雷电定位系统、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研究及防雷改造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,形成防雷技术“组合拳”。

“超视距”寻雷———雷电定位系统。在雷电天气里,该系统可实时遥测并记录云对地雷击的发生时间、位置、雷电流幅值和极性、回应次数等参数。一旦发现线路跳闸,只要将故障时间输入定位系统,利用时差、定向定位技术,即可准确定位故障杆塔位置。具有运转速度快、精度高、覆盖面广等特点,可减少寻找故障点时间,并在雷电短期预警、雷害事故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
防雷“秘笈”———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研究。该技术主要是对输电线路的特征参数差异、走廊雷电活动差异、历史雷害状况差异、防雷维护措施差等技术要素进行细化分析,制定“有选择、有侧重、有针对、有差别”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方案。

避雷“护甲”———防雷改造。通过对雷电活动频繁区域内的线路杆段加装线路避雷器、改造杆塔接地网、加强杆塔接地电阻监测、定期清扫玻璃绝缘子、及时更换雷击闪络绝缘子等措施,为线路披上“安全护甲”。

 

应用效果

“由于地理位置特殊,防城港雷电灾害具有其显著特点:一是时间长,一年四季普遍存在;二是强度大,最高雷电流强度达到-200千安,远超杆塔耐雷水平;三是密度高,输电线路走廊平均地闪密度值是一般输电线路的3~5倍。”防城港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

为实现防雷改造效益最大化,该局于2010年起在广西电网指导下,开展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研究,通过逐条对线路进行勘察分析和风险评估,分析雷电活动时空分布规律,对雷害频繁的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。今年,该局共申请专项技改资金160万元,将对4条雷电活动频繁的输电线路进行综合防雷改造,计划安装线路避雷器144支,更换防雷绝缘串654串。其中,对110千伏竹防线安装线路避雷器66支;110千伏竹茅滩线安装避雷器78支;对35千伏茅龙线66基杆塔更换防雷绝缘子串282串;对35千伏深马线76基杆塔缘子更换防雷绝缘子串372串。届时,将使上述线路的防雷能力获得显著提升。

同时,该局还对110千伏竹滩茅线、新滩茅线、竹石线、竹防线等多条雷击故障率较高的线路进行防雷改造。“以上述4条线路为例,2012年,4条线路雷击发生雷击跳闸53次。2013年和2014年,我们通过针对性改造,新安装线路避雷器170只,调整安装50只。使2013年雷击跳闸次数下降至28次,2014年下降至15次。”防城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主任石振江介绍道。

此外,通过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,该局在雷击发生后迅速找到故障点,为抢修赢得时间。在防城港供电局输电管理所里笔者看到,电脑显示屏上布满了红、蓝、黄、绿各色标志点。“屏幕上显示的是整个网区线路走廊地闪密度图,每天每条线路都有精准记录。”该所输电检修专责黄眺信介绍道,“线路一旦遭受雷击,查明雷击故障点是首要步骤。以往雷击跳闸,线路维护人员需全线巡查,工作效率低,易发生延误送电等情况。而随着雷电定位系统的使用,6年来,累计监测到落雷次数达28.5万余次,多次成功定位雷击线路故障点,为减少雷击引起的线路停电损失,确保防城港电网安全运行立下了‘汗马功劳’。”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电网雷击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:构建多维立体电网防雷技术体系